资讯中心information center

行业新闻

-九游会登陆

来源: 2015-07-31

 


2015年7月13日作者:匿名来源:

  【康仑小编评论】从2014年国际上的wto裁定中国稀土、钨钼的限制出口政策违规,到国内稀土行业“5 1”大整合,稀土行业一直处于“阵痛”中发展,但市场、企业依旧要发展,矿产资源仍然要遵循保护性发现与开采的原则。同时,康仑小编也在持续关注整个稀土行业传统成熟氨皂化工艺的“禁令”政策与新的无氨皂化工艺政策动态,虽然部分地区有所松动,但并未全部放开。因为当时的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工艺对稀土行业的氨皂化工艺所产生的氨氮废水无法实现资源化及达标处理,工信部对氨皂化等传统技术加以限制。其实,氨皂化和碳沉过程中产生的氨氮废水治理问题在2012年稀土行业环保核查期间就已经被中科院过程所很好的解决了,并作为2013年的稀土行业十大新闻被广泛报道、并于同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由于稀土冶炼在碳沉等工段也存在氨氮废水,仅仅限制氨皂化工艺并不能完全解决氨氮废水问题,同时还会还带来核心工艺改变造成的产品品质下降、物料失衡等一系列问题,钠皂、镁皂、钙皂等方法脱离了几十年的研究基础、开发进程慢,同时存在高盐废水等新的环保问题。赛科康仑作为中科院过程所氨氮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的唯一授权委托推广单位,小编觉得有责任、有义务为传统成熟的氨皂化工艺的持续优化提供氨氮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服务,资源化回收氨皂化过程中的氨资源在萃取工段循环使用,而不应该整个行业因噎废食、舍近求远。由于稀土行业的基础研究源远流长,小编才疏学浅,欢迎稀土废水处理联盟的各位稀土企业盟友共同讨论、不断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记者近日在浙江省采访时获悉,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在浙江省西南部的庆元县探获一大型稀土矿床,预估资源量超10万吨,有望成为浙江第一个配分类型较优的大型轻稀土矿区和首个具有工业意义的大型稀土矿床。

  据了解,浙江省地质七队自1995年进驻庆元山区开展寻找稀土矿工作,二十年间几上几下,几进几出,不断探索,历经艰辛。2013年7月,该项目被正式列为浙江省地勘基金项目,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喜人的找矿成果。

  据浙江七队副总工、该项目负责人樊锡银介绍,本次在庆元探获的稀土矿床类型为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稀土矿主要赋存于花岗岩风化壳中,见矿厚度数米以上,品位较高。该矿床类型的勘探,实现了浙江稀土找矿的重大突破,为该省稀土矿成矿理论、成矿模式、找矿方向提供了新的资料,为该省乃至全国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了有益启迪。

  稀土包括钇、铕等17种金属元素,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樊锡银介绍,此次发现的稀土矿,稀土配分类型以低钇中铕轻稀土为主,部分为低钇高铕轻稀土,少数为中钇高铕轻稀土型,其中的主要元素可广泛用于国防、军工、航天、核能、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皮革染色、化肥等尖端技术领域。

  作为全国模范地质队,浙江地质七队没有躺在以往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继续秉承地质“三光荣”精神和该队“找矿报国、服务社会、富民强队”的宗旨,投身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从2013年8月该队稀土项目组进驻庆元矿区起,项目组成员们常年扎根在海拔800至1400米的山区,迎着朝阳上山,披着月光下山,穿梭在浙西南的深山密林中。在野外调查期间,他们每人每天还要背负数十斤重的样品,但他们孜孜不倦,无怨无悔。

  为了减少勘查工作对环境和植被的破坏,项目组放弃了效益高但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重型设备钻探方式,改为绿色环保的手工取样钻施工。尽管如此,他们仅用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年的野外勘查工作。项目组完成取样钻9000米,样品测试分析9000多件。完成了项目的普查设计编写工作及矿区近100平方公里1∶10000地质测量,系统收集了区内第一手野外地质资料,初步总结出了区域成矿规律。

  日前,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浙江省地勘局、浙江省地质调查院、浙江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的6位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阶段性野外验收。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登红博士认为,“在1000米左右的海拔高度、这样的纬度找到一个大型的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很不容易。”著名地质矿产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在验收会议上指出,“该矿区稀土氧化物资源量可达大型矿床规模。浙江首个具有工业价值离子吸附型大型稀土矿的发现,是浙江地质矿产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非常重大。”

网站地图